化学
在配位化学中,主族金属配位和过渡金属的配位有什么本质区别?
化学 • Jakob齐斋 回复了问题 • 3 人关注 • 1 个回复 • 2054 次浏览 • 2022-05-27 23:01
如何理解pH或者酸碱值?
物理 • 一块石头 回复了问题 • 2 人关注 • 1 个回复 • 1237 次浏览 • 2022-05-17 20:02
条新关注, 点击查看
我们熟知的酸碱理论有丹麦化学家Brønsted和英国化学家Lowry各自独立提出的酸碱质子理论,和和美国化学家Lewis提出的酸碱电子理论,人们也称之为狭义酸碱理论和广义酸碱理论。酸碱质子理论认为:凡是可以释放质子(氢离子)的分子或离子为酸( Brønsted... 显示全部 »
我们熟知的酸碱理论有丹麦化学家Brønsted和英国化学家Lowry各自独立提出的酸碱质子理论,和和美国化学家Lewis提出的酸碱电子理论,人们也称之为狭义酸碱理论和广义酸碱理论。酸碱质子理论认为:凡是可以释放质子(氢离子)的分子或离子为酸( Brønsted 酸),凡是能接受氢离子的分子或离子则为碱( Brønsted 碱)。酸碱电子理论认为:凡是可以接受外来电子对的分子、基团或离子为酸( Lewis 酸);凡可以提供电子对的分子、基团或离子为碱(Lewis 碱)。题主的问题是如何从氢离子运动的角度理解pH的内涵,那就理解成如何从酸碱质子理论的角度来解释pH的内涵吧。在水溶液中,pH 被定义成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,与之相对的是pOH, 氢氧根离子的负对数,也就是说这个值告诉你的其实是氢离子的浓度(活度可以理解成有效浓度,在理想溶液中浓度等于活度,讨论理想情况不做区分)。也就是说,pH为3的水溶液,氢离子的浓度为1^(-3) mol/L, pH为10 则是1^(-10) mol/L。众所周知在 25 摄氏度时,pH 为7 则溶液为中性,高于7为碱性,低于7为酸性,这是由水的离子积常数决定的,pH 为7 水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。离子积常数依赖于溶剂种类,温度等,所以判断一个溶液是否是中性,不能只看pH是否为7。pH 的叫法是根据历史上的potential of hydrogen 来的,也就是“氢的势”,也就是说,酸性强这个势就低,碱性强这个势就高,至于这个势就是与氢离子的化学势相关的一个值。化学势表征的是系统与媒质,或系统相与相之间,或系统组元之间粒子转移的趋势pH 就是告诉你溶液氢离子的化学势,也就是该体系得到氢离子的趋势。当然在酸性溶液从其他体系得到氢离子的趋势就低,相反碱性溶液更容易根氢离子反应,所以pH值就高。
区别在于,过渡金属和主族元素与配体相互作用的轨道不同。一般过渡金属(3d,4d)形成配合物是过渡金属的d轨道和配体p轨道作用。一般过渡金属(副族)和配体成键,电子只填充在了成键轨道,成键轨道填满,配合物就稳定。常用的经验定律18电子规则也是基于此,即中心原子和... 显示全部 »
区别在于,过渡金属和主族元素与配体相互作用的轨道不同。一般过渡金属(3d,4d)形成配合物是过渡金属的d轨道和配体p轨道作用。一般过渡金属(副族)和配体成键,电子只填充在了成键轨道,成键轨道填满,配合物就稳定。常用的经验定律18电子规则也是基于此,即中心原子和配体合力填满9个成键轨道就是稳定的。一般氮杂环卡宾(NHC)这种强\sigma-给予同时弱\pi-接受基会和配体形成这样的配合物。如果此时配体也可以接受\pi-电子,比如烯烃,则金属的d轨道即可反馈给烯烃的反键p轨道电子。主族元素,IA,IIA和III~VIIA配位情况也不一样碱金属和碱土金属(IA, IIA)与配体相互作用不是共价形式,也就是说,你也可以不认为它是配位键。是通过s轨道反馈到配体p轨道(也可能不反馈)。气相和固相里,IA, IIA中心离子诱导配体极化,和配体通过静电力相互作用。在液相中很可能会电离。IIIA~VIIA多数本身就是配体。。但是也有AlCl_3这种配合物,p轨道之间相互作用。如果是镧系、锕系元素,f轨道屏蔽效应非常强以至于比稀有气体原子实还要接近原子核,导致最外层轨道是原子实的p轨道,类似主族IIIA以后的电子结构,配位情况也更接近IIIA~VIIA族元素。
在配位化学中,主族金属配位和过渡金属的配位有什么本质区别?
化学 • Jakob齐斋 回复了问题 • 3 人关注 • 1 个回复 • 2054 次浏览 • 2022-05-27 23:01
化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