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典例问答”栏目将不定期剖析典型问题,把最本质的方法与规律呈现给读者。欢迎大家关注“因物悦理”,我将持续分享高中物理的干货哟。
问:人踢足球,弹力存在时认为球没有位移;等球有位移时,弹力又不存在了。那么弹力到底有没有做功?足球的动能哪来的?问题里说的位移明显是指足球被踢出去之后所导致的位置变化,至于足球还没与脚脱离接触的过程里有没有位移呢?由于踢球过程里,脚和球接触的时间太短了,所以我们通常认为在这个极短的过程里,足球是没有位移的。但是上述慢镜头显示,网球在与球拍接触的短暂时间里发生了明显的形变。踢球时,足球也会发生同样的现象。显然这个形变就是脚对足球施加的弹力所造成的,而足球发生形变说明其与脚接触的部分在弹力作用下有位移呀!正是这个极短的过程,弹力对足球做了功,从而使得足球的动能发生了变化。
问题里认为弹力没有做功,是基于足球没有位移这个特点下的结论。而从上面的动图里可以看到,即使我们认为在弹力存在的极短时间里,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,但是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。这隐含着一个结论:此过程中,高中阶段习以为常的质点模型失效了!在这个极短的时间里,如果你还默认球是质点,你确实会得出如下的结论:存在弹力的时候,球没有位移;弹力不存在的时候,球有位移。悖论就是:球的动能为啥有变化呢?(1)我们依然可以根据功的定义下结论:弹力一定做了功,功的定义没毛病。
(2)在具体的问题里,一个假定的模型失效了,就会得出一个矛盾的结论。
接下来就该考虑如何计算弹力做的功了。根据功的定义,知道弹力、知道球的形变量,就可以算出弹力做的功。不过这条路是不切实际的。在此个过程里,弹力不是恒力,形变也不一定是均匀的,形变量也不知道,所以我们没法根据功的定义来计算弹力所做的功。所以我们才借助动能定理来进行计算。在击球的这个极短过程里,只有弹力对球做了功,所以弹力做功的值就等于击球前后球的动能变化。问题说到这里本该结束了,但是出题人岂肯善罢甘休?Ta不得显摆一下自己的水平?Ta不得为了同学们好而更深入地考察你们?于是,更骚的问题就来了。刚才不是说弹力不恒定么?刚才不是说形变量不知道么?咱现在就改用不计形变的木块(高中阶段的常见客户);还要啥球拍?子弹岂不是更香?子弹在木块里所受的阻力可以近似当做恒力处理,子弹打进木块的深度可以从上图中直接求出来(如果子弹打穿了木块,显然打击深度就是木块的长度啦)。那么子弹在打击木块的过程里,“打击力”对木块做的功就可以直接根据功的定义算出来啦。至于方程怎么写,可以求出哪些结果,教辅是个好东西,自己去看。
美中不足的是,子弹打击木块和球拍击球类似,这个过程太短暂了,无法直接用肉眼看得那么仔细。不要觉得遗憾,咱可以来个慢镜头呀——滑块配木板了解一下。显然,这类问题的求解就和子弹打木块完全相同啦。你要是觉得无聊,完全可以自己调整难度啊,比如给木板加个力,比如再多弄几个木块或木板...物理的简洁在这些问题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了。看似不同的问题里却隐藏着相同的规律与分析方法,什么奇技淫巧在这里都会显得苍白无力。对物理图景的深刻认识才是打开物理大门的钥匙,你值得拥有!